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
细菌性痢疾(传染科)简称菌痢。是志贺菌属(痢疾桿菌)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、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排粘液脓血样大便。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、突然高热、反复惊厥、嗜睡、昏迷、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,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,病情凶险。 菌痢常年散发,夏秋多见,是我国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,治愈率高。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、未及时治疗、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。因此,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。腹泻怎么办?
第一,控制传染源: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,进行隔离和彻底治疗。
第二,切断传染途径:搞好环境卫生、饮食卫生及水源保护,消灭苍蝇孽生场所。
第三,多饮水,充分睡眠和休息。
第四,在饮食方面,宜吃富有营养、易于消化的饮食,如急性期可给予稀饭、酸牛奶等。当病情好转,腹泻基本停止,可给予少渣饮食,如:面片、面包干、烤馒头干、蒸蛋羹等。还可适当吃些新鲜果汁、生苹果泥。另外,少盐饮食,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,有利于肠道,炎症的恢复。主张少食多餐,每日4-6次,限制粗糙纤维食物与强烈刺激性的食品,可减轻肠道的负担,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。还要限制甜食、鲜牛奶、炼乳、汽水、豆腐等食品,防止肠胀气,限制香蕉、梨等水果,禁食酒类、油炸类食物、冰棍、雪糕及冰镇饮料。
第五,注意腹部保暖,禁行冷水浴。
症状表现:
1.急性菌痢:急性腹泻,伴有发冷、发热、腹痛、里急后重、排粘液脓血便;全腹压痛、左下腹压痛明显。
2.急性中毒型菌痢(多见于2-7岁儿童):起病急骤,突然高热,反复惊厥,嗜睡、昏迷,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。肠道症状轻或缺如。
3.慢性菌痢: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,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,病程超过两个月。